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的一篇章节。
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的一篇章节。原文如下:
黄帝问曰:“何谓阴阳之象?”
岐伯答曰:“阴阳之道,可一而三,可三而一。”
黄帝曰:“余知阴阳应象之谓,然愿闻其道。”
岐伯答曰:“夫阳为天,阴为地,阳为男,阴为女,天为阳,地为阴。山为阳,泽为阴,刚为阳,柔为阴,动为阳,静为阴,天为阳,地为阴,日为阳,月为阴,日为阳,月为阴,火为阳,水为阴,云为阳,雨为阴,生为阳,死为阴,寒为阴,热为阳,秋为阳,春为阴,风为阳,露为阴,露为阴,干为阳,湿为阴。”
黄帝曰:“善哉!阴阳之应象,愿闻其义。”
岐伯答曰:“阳以出生,阴以藏之;阳以生长,阴以成形;阳以发动,阴以成实;阳以发生,阴以养化;阳成气,阴成形;阳生水火,阴成五味;阳成声,阴成实;阳声应心,阴味应脾;阳声以出,阴味以入;万物之化,阴阳之谓也。”
黄帝曰:“善哉!余闻阴阳之应象矣,愿闻其气。”
岐伯答曰:“天之气,其阳清,其阴浊;地之气,其阳浊,其阴清;日之气,其阳炎,其阴凝;月之气,其阳寒,其阴热;风之气,其阳燥,其阴湿;雷之气,其阳暴,其阴柔;喜之气,其阳散,其阴聚;怒之气,其阳躁,其阴静;恐之气,其阳悗,其阴冥;寒清为痛,热气为痒,阳明者主之,燥湿即止。”
黄帝曰:“善哉!阴阳之气,愿闻其度。”
岐伯答曰:“阴阳之气,无已也。穷则反,反则复。故动以顺行,静以制粗。阴阳切而有节,因名而应志”。